老去的光阴
顾文艳
又一个冬天来临了,朋友说要去买些鞋垫。建行路上就有一位老奶奶常年卖鞋垫,她的鞋垫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。到了那儿,果然有一位花白了头发的老人,一边守着半米见方的小摊,一边织着毛衣。一沓沓鞋垫,从小到大,很整齐地排列着。质地也有不同,有棉布的,也有薄呢的。这些鞋垫颜色各不相同,很难找到两双色彩图案一模一样的,显然,原材料应该都是些零碎的边角料。可是每双鞋垫的边沿都修剪得极其光滑,每双鞋垫都被一道道分布均匀的白棉线缝制得平整而妥帖,而且,每双鞋垫虽然无法做到图案完全一致,可看上去总还是对称的。这一双双做工精致,色彩素雅和谐的鞋垫,不再是普普通通,简简单单的商品,每一双鞋垫似乎都成了艺术品。老奶奶停下手中的编织活,为我们取鞋垫,,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,小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穿着她的鞋垫长大的,从刚刚学会走路,到上小学、上中学、上大学,到为人父、为人母,还有位老主顾留学海外,回国探亲时,从她这儿一下子买了五十双鞋垫,说是带到国外慢慢穿……想来,那颠簸到国外的鞋垫上应该是写满了乡愁的吧!
老奶奶的鞋垫没有商标,没有品牌,更没有商号,可是,在小城人的记忆中,这一摆就是几十年的小摊应该也算是老字号了吧!说起老字号,不禁又想起童年时的养和园、梅林冷饮店。那时,曾祖父住在东门的朱家北巷,那是一座高高大大,古色古香的老宅子。曾祖父是建国后的兴化县的第一位负责文卫的老县长,这座老宅子,也是县政府分给他的住房。一个不算大的院子,四季却总是飘满花香的,一只小猫总是悄无声息地在花枝间穿梭……夕阳的影子,将偌大的光斑投射在木格门窗上,光斑一寸寸向西挪移,岁月便静静地从老宅子身边溜走,老的更老了,年幼的一天天长大了。至今,我还保存着在这个小院中拍的一些照片,其中的一张,照片上的我刚刚五岁,一溜齐的刘海,短短的头发,就是那时小女孩经常剪的“童花头”,白色的短袖,红纱短裙,就这么木木地站着。脸上的表情很是奇怪,没有笑容,也毫无愁意,在满院的花草中,我就这么站在岁月的长河中,铭记着,忘却着……中间的堂屋,铺着青灰色的半尺见方的砖块,一张四四方方的的桌子摆在正中央,两把太师椅正对着大门。两边的卧室,铺着木板,走上去,脚步声似乎被放大了无数遍,轰然作响。院子东侧,是一间厢房,一间小厨房,小厢房里住着秀英奶奶,她在这个家里料理家务,一干就是几十年,她已成了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,从记事起,我就喊她秀英奶奶。每次随父母来这儿,曾祖母总会让秀英去养和园买点心,热腾腾的包子,白白的皮,香香的馅,在童年的记忆中,那样的美味现在似乎是难以寻觅的了。
印象更深刻的还是梅林冷饮店里那绿色的灯光。每个炎炎盛夏,“梅林冷饮店”这几个白色的字上都会装饰着雪花的图案,店内点着数盏绿色的灯。远远的,白色的小雪花图案,绿色的灯光都在遥遥地向我招手,将我呼唤。只要走进店内,周身便会感到凉爽与惬意,一杯深紫绛红的酸梅汤,再来一杯乳白的冰牛奶,那就是夏日里最好的饮品,现在想来,仍然觉得唇齿留香。那样的美味,是拉开冰箱门,便可以吃到美味的冰激凌的现在的孩子们所无法想见的。
大概时光是最好的烹饪师,随着岁月的流逝,沉淀在记忆中的美味更加纯美,珍藏在心底的情感越发美好,如陈年佳酿,岁月越久越是甘醇!
评论